对组织发展而言,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资源,也可以说人力资源是生产力的根本。对员工的管理,由于成长环境、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的不同,员工充满了太多的激情和理想,他们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生活的态度变得更加现实。如何才能做好员工的思想引导,稳定队伍,为组织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需要我们去深思和积极应对。
所谓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根本的管理。它是指企业中的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或主导因素;同时,作为管理的本质因素,又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另一方面,企业一切管理和经营实践活动,旨在满足人的需要,促使企业中的个体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既然人是管理的首要因素,我们的一切活动就必须围绕人来展开,处理好组织中“人”的问题。人本管理要求的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尊重人、激励人、培养人,强化组织中个体的主人翁意识,极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管理“人”来体现“人才是德明的根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制度的要求公平地对待每个人,组织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制度为行动的准则,按制度办事,根据制度要求选人、育人、留人、用人。
有了制度,重要的是如何将制度的要求贯彻执行,而非将制度束之高阁,或者说制度要求是一套,而我们实际工作中做又是另一套,让制度形同虚设。
人本管理是制度管理的方向,人本管理能够提高制度管理的效率,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一方面来源于有效的制度管理,另一方面也使得制度管理更加有效、要实现人本管理,首先就必须做到制度的公平一致;其次是制度的制定要以人为本符合多数人和组织的利益,才能让大家都自觉的按照制度要求办事,人本管理才有实现的条件与保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制度也要结合现实条件因时而变,因内外部条件总在不断变化,单纯按照制度办事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为此,需要我们在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制度,在制度的框架范围内更要结合时代的特点更多的关注员工自身的需求,将制度管理注入人性化的内涵,使制度由“死”变“活”。
员工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更为关注,这是思想进步的表现,他们不但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较高的报酬和职务提升,同时过程中他们也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同,体现自我价值。
关注员工需求,从而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引导或帮助他们实现自我需求。通过关注员工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得到认同,得到尊重,思想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工作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并要尽可能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他们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馈,给他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更多的培训机会,引导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价值,员工才更愿意为组织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成长环境、思维方式、文化习性、价值观的不同,以及员工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影响,相互之间总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工作中的冲突是必然的。
沟通的80/ 20原则指出“组织中有80%的问题都是由于沟通不畅产生的”,沟通是搭建情感的桥梁,是实现上传下达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管理者与员工思想交流与融合的渠道,它是保证组织执行力的关键。
正因为沟通是如此的必要,作为员工思想的引领者,管理者就必须要善于沟通,而且要重视与员工的沟通,通过沟通对员工进行思想引导,让员工理解管理者的真实意图,从而确保管理的基本要求得于实现。
管理者要走进员工,就必须要了解员工的思想,沟通无疑为管理者与员工搭建了思想的桥梁,是实现管理者与员工“零”距离的纽带。
德明装饰意见箱的开通,期待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强与开放,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产品/技术/理论便于更好的修正,对于公司的制度政策流程管理,大胆发表建议和意见。建言献策,避免权力过于垄断、造成评价的单一性、价值观的扭曲理解,丰富知识,促进管理改进,打通言路,避免层层垒土和论资排辈。大家要勇于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随着公司的管理越来越规范,领导作用更多是组织作用,多层次多角度的促进信息流动,避免决策僵化,促进平台共同发展。
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实现员工与领导之间的零距离。公司相关人员会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答复,对有关建议和意见进行督导。
汇集正能量
共谋大发展
欢迎广大员工建言献策,共同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报送:董事会、监事、股东
主送:全体员工
二〇二〇年十月十九日